编者按:
熊孩子放鞭炮炸坏邻居的车,租回家的漂亮女友卷款潜逃,不能喝酒却被亲戚以“感情深一口闷”的劝酒套话绑架……在春节这个一年中最为红火喜庆的日子中,大大小小的频发事故总会猝不及防地打乱大家安度佳节的计划,为原本平静的生活增添不少烦恼。湘军麓和所特推出新春普法特辑,内容涵盖春节劝酒、熊孩子放烟火、吃饭购物、个人信息保护等7大方面,打今儿起,每天一期法律知识,与您一起过平平安安过大年。
基本提示:
场景一:租友市场“高薪出租女(男)友”平台,小心有诈
“租友”市场行情看涨,从事网络科技行业的丁某敏锐地嗅到了商机,以其实际控制的公司名义取得“百分之一恋爱交友软件(APP)”著作权并在各大手机应用市场上架,同时招聘多人为该APP进行研发、维护。通过设置虚假的女性用户、冒充女性用户,使用带有性暗示的标题如“日租女友,200可摸,600可睡”等诱骗男性用户进行注册、充值会员,并通过部分微信公众号、网站进行有偿租友宣传。
截至案发,上述APP共有注册用户75万余名,涉案金额人民币1300万余元。该APP因存在涉黄、诱导消费等违规行为被下架,丁某及其他维护人员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追究刑事责任。
风险提示:
此外,由于在租友平台注册时需要提供手机号码、电子邮箱、微信号、个人照片等具有个人识别特征的信息,因此还存在个人信息泄漏与非法利用的问题。如此,租友平台陷阱重重,单身男女青年应擦亮眼睛,理性对待。
场景二:高薪招聘女友回家,却心怀歹意
风险提示:
因“租友”被骗引发的财物纠纷、人身伤害事件也屡见报端。虽然“租友”行为并不必然违法,但并不受法律保护,“出租方”和“承租方”应充分认识到该行为的风险与危险性。
根据报道,很多租友者在应出租方要求提前支付订金、路费等相关费用后,立马就被拉黑,落得人财两空。同时,因租友行为一般仅发生在“租赁”双方之间,具有较强私密性、人身性,出租方特别是女性很容易让自己深陷危险境地,尤其是当租友者本就心存不轨时,盗窃、诈骗、抢劫、强奸甚至杀人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行为都可能发生。
2016年在河南焦作就发生过一起这样的杀人案件。郑某通过网络“租赁”被害人何某回河南老家假结婚以宽慰父母,在办理假结婚证举办婚礼后,因费用问题,二人发生争执,郑某恼怒之下将何某杀死。
因此,在面对“高薪招聘女(男)友”等虚假信息时,我们应提高警惕不轻信,抵制高酬劳诱惑;若已经身处这种关系中,一旦发现自己被骗或有被侵害可能要及时报警求助,避免更大的损失与伤害。
场景三:不遵守“租友协议”拒返还对方父母“见面礼”
风险提示:
父母或亲友送予“租赁女友”财物,这种行为属于民法上的赠予,一般来说,财物已经交付给对方,赠予就应完成,且合法有效。当然了,大部分的情况下,父母和亲友对于“租赁关系”的存在是不知情的,父母的本意是要将财物给孩子真正的女友作为见面礼。
显然,这种赠与是父母基于错误的认知而实施的,存在重大误解,根据民法典的规定,属于可以撤销的赠予。然而,作为租赁协议的另一方,如小李,由于不是赠与人,所以实际上是无权要求小黄返还财物的。除非小李的父母、亲友亲自主张撤销并要求返还。
场景四:“租友”双方假戏真做致女方怀孕
风险提示:
综上,我们可以看到,因为“租友”产生的问题很多,不但存在民事法律风险,还伴随着高概率的人身安全隐患,而这些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。因此,单身青年在面临父母亲友催婚时,应积极沟通,多陪伴与开导,缓解他们的焦虑,最好不要轻易尝试这种欺骗行为,以免惹来麻烦得不偿失。
策划制作
策划:陈彪 | 撰稿:李娟
审核:吴宁波 | 编辑:胡可滢
监制:业务发展与品牌建设委员会
查看移动端
关注公众号